药食同源之常用有效的八个小麦食疗方和食用禁忌
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,或许路边不起眼的一草一木皆可入药,而日常生活可药食两用的更是不胜枚举,譬如小麦,不仅是粮食,也是一味良药。
现介绍几个常用有效的小麦食疗方。
【甘麦大枣汤】
取小麦、甘草各30~50克(研碎),大枣10枚(去核),放入杯中,冲入沸水,焖15分钟,代茶饮(枣肉可食),每日1剂。连服5天后症状减轻,再服5天,症状基本消失。
此方为著名的“甘麦大枣汤”,出自张仲景的《金匮要略》,专治妇女“脏躁”,即心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多梦、心悸不安、多呵欠、悲伤欲哭等。小麦安神除烦;甘草和中缓急;大枣补益中气,并润脏躁。三药合用可达到养心安神、补脾和中的效果,因此常用来治疗抑郁症、神经衰弱、更年期综合征等。
【小麦粥】
取小麦50~100克,煮成稀粥,每日2次,连吃3~5天。
可滋阴润燥、除热止渴,主治烦热消渴、口干。
【小麦粳米粥】
小麦、粳米等量煮粥,加白糖、桂花适量,调匀食用。善
安神宁志,能治失眠、心悸,尤其对热病后失眠效果最佳。
【小麦山药粥】
取小麦10克、山药30克,同捣碎煮粥,用适量白糖调味食用。
可健脾止泻,经常食用能治脾虚引起的慢性泄泻,还可调补脾胃虚弱。
【小麦花生粥】
将小麦100克、花生米50克,同煮粥食用,每日1~2次,连吃7~15天。
能补脾生血,可治缺铁性贫血、营养不良或营养性浮肿。
【小麦通草汤】
取小麦30克、通草15克,水煎服,每日3次,连服3~5天。
能除湿热、利小便,可治下焦湿热引起的尿频尿急、小便涩痛、浑浊不清,以及心中烦热不安。
【焦小麦粉】
小麦(或面粉)适量,炒至焦黄,研末,空腹温水调服,每次5克,每日3次,连服3~5天。
善健脾涩肠、止痢,主治体虚患痢或痢久致虚,以及慢性腹泻。
【小麦粉外敷】
取面粉150克,加适量水(或白酒)调匀成糊状,摊于布面,贴盖于患处,也可直接涂于患部。
可消肿止痛,善于治疗中轻度烫伤,数分钟后疼痛减轻或消失,不起水泡和疤痕;对治疗急性扭伤、痈疮疖肿(未溃)也有良效。
【食用禁忌】
宜食:心血不足、心悸不安、多呵欠、失眠多梦、喜悲伤欲哭以及脚气病、末梢神经炎、体虚、自汗、盗汗、多汗等症患者适宜食用。此外,妇人回乳也适宜食用。
忌食:哺乳期、糖尿病者不适宜过量食用。